新能源汽车用电量不大,但充电焦虑怎么破?
刚刚过去不久的国庆假期,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话题冲上了热搜。其中一位深圳回湖南的车主,八个多小时的路程花了十六个小时,充电排队就花费四个小时。类似新闻让不少人对新能源汽车的前景产生了一丝忧虑。甚至还有人担心,充电太多了,电会不会不够用?
新能源汽车
10月12日,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会在公布9月汽车产销数据时表示,据测算电动汽车充电用电量仅占总用电量的0.13%,不会造成社会电力紧张——8月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607亿kWh,而全国充电总电量约9.89亿kWh,占比相当有限。
事实上,在全部用电量中,相较于家庭用电,工业用电才是真的大头,占比在七成左右,一些工业大省甚至达到八成。对比来看,电动车的充电用电量是微不足道的。
不过,乘联会在用电数据层面的释疑能够破除新能源汽车高能耗的误解,却无法完全打消人们驾驶电动车出行的焦虑。
对于电动车车主,或者有购买意愿的潜在车主而言,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在于,用电保障上依旧存在着巨大的瓶颈。近些年来,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很快,而充电设施的配套建设却很难跟上,导致充电难的问题愈发凸显。
所以,国庆假期期间,充电设施“一桩难求”反映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相对滞后,和电力紧张无关,也不是对新能源汽车电力供应人为限制的结果。但这一问题仍可能会在今后的出行高峰频繁出现。
充电桩等补能设施的建设,确实得考虑经济效益。国庆这样的出行高峰期,不是常态。这就带来了难题:平时鲜有人充电,成本无法收回;节假日排长龙,充电桩供不应求,供需关系如何得到平衡?
何况,数据还显示,目前我国充电桩的总数量只有电动车保有量的三分之一左右,还存在着不小的缺口。尤其是一些旅游热门地区,一旦遇到节假日,今后充电难的问题恐怕会更加严峻。
如果充电设施缺口始终存在,充电桩建设和电动车销售增长速度脱节,新能源汽车车主们不得不经历长时间排队、找充电桩的糟糕体验。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,可能也会产生反作用,不利于我国汽车领域的环保升级。
总而言之,新能源汽车代表了绿色发展的方向,理应在政策层面得到鼓励,当务之急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,同时设计更合理的分配方案,打消广大车主以及潜在消费者的出行焦虑。